东北师范大学坚持教育教学为立校之本,以引领教育事业发展、培育科教英才为根本任务,确立“尊重的教育·创造的教育”的理念,致力于培养有见识、有能力、有责任感的自主学习者,使学生具备扎实学识、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国际视野和社会责任感,成长为卓越教师和未来教育家及其他高级专门人才,为国家造就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1946年建校至今,学校形成了“为基础教育服务”的鲜明办学特色,为国家培养输送了一大批师德高尚、德才兼备的优秀教师和教育家以及其他各级各类专门人才,被誉为“人民教师的摇篮”。
学校现有人民大街校区和净月大街校区,设有21个学院(部),在校全日制本科生15000余人。设有本科专业82个(招生专业59个),覆盖理学、工学、文学、历史学、哲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教育学、艺术学10个学科门类,形成了以教师教育为特色、文理基础学科为优长、战略性新兴学科为生长点的门类相对齐全的学科专业体系。有省级及以上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54个,其中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46个,除新设专业外,本科招生专业100%为省级及以上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生物科学、汉语言文学、小学教育、历史学等4个专业通过教育部师范类专业认证第三级认证,化学、物理学等16个专业通过教育部师范类专业认证第二级认证。有省级及以上一流本科课程70门,其中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35门。
学校贯彻落实“宽口径、厚基础、精专业、重交叉、多出路”的人才培养思路,实施“分类培养、自主选择”培养模式,确立了创新型卓越教师、学术型拔尖人才、应用型精英人才三类人才培养目标,通过引航助力教育和集成深化教育构建了“抓两端促全程”的本科课程体系,有效融合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凝练整合专业教育课程,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创新能力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学校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在国内率先提出并践行了“师范大学—地方政府—中小学校”(U-G-S)三方合作协同育人模式,构建了理论与实践高度融合的指向创造力的卓越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设有学科交叉型、院所合作型、产教融合型、本硕博一体化培养等创新人才培养基地班22个(国家级3个、省级11个)。有历史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陆家羲数学物理拔尖学生培养基地、生物科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3个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学校人才培养改革成果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2项,其中一等奖4项。
2016年,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专家组对我校近年来本科教学情况给予充分肯定,指出东北师范大学办学定位清晰;人才培养目标符合社会发展需要,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的适应度较高;学校培养的人才在社会上的满意度较高。
注:2024年1月10日更新,由教务处、学生处、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提供。